打敗拖延,只要兩個字

12月的第一天,2021年的最後一個月。
如果一年前的自己向你發出靈魂拷問:
年初定下的計劃,都實現了嗎?
哪些超額完成了任務,哪些已經放棄?
現在的你,比一年前的你更接近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嗎?
你會如何回答。
看過一個TED演講:“如何不讓自己的生活一團糟”。
演講者梅爾·羅賓斯說:
你想要什麼?
健康的身體、更多的存款?還是獲得真愛、想要孩子成績更好?
想要實現這些目標,只要打開手機搜索,就會有無數人分享運動、投資、學習、親密關係等等,一切你關心的問題的答案。
你可以跟隨任何一個你想成為的人的步伐,按照他們的成功經驗收穫自己的成功。
但是為什麼這些方法改變了別人,改變不了我們自己呢?
原因就在於行動。
在想做與行動之間,無數人被拖延所困。
梅爾·羅賓斯曾有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日子,中年失業,婚姻、財務狀況、事業,都一團糟。
生活太過艱難,以至於她每天起床都要經歷一場自我鬥爭:從床上走下來,就要面對一團糟的日子,不想面對,於是更不想起床。
每天起來,孩子已經去上學了,亂糟糟的廚房檯面,讓梅爾陷入了極大的自我懷疑:明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來讓一天走向正軌。
她需要準時起床,做早餐,送孩子們上校車,然後去找一份工作,但是自己卻一樣做不到。
“我不能按時起床,我怎麼能相信自己能解決更大的財務問題和婚姻問題呢?”
每個身處低谷的人,都想要改變;每個被熟悉的瑣事消磨的人,都想要走出舒適區。
但是改變談何容易?
你必須強迫自己,接受不舒服,接受風險,做你不擅長、不習慣甚至不願意做的事。
直到她偶然產生一個想法:
這個簡單的指令改變了她起床時的拖延,也改變了她的一天。
很快,她將生活拉回正軌,重新回到職場,做演講、寫書,用“5秒法則”影響更多拖延症患者的生活。
梅爾·羅賓斯認為,拖延症唯一的解藥,就是勇氣。
她所倡導的“5秒法則”,可能是史上最簡單粗暴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。
也就是在做一件事的需求出現的時候,屏蔽掉你的感受,默數5個數字,立刻去做。
這樣一個簡單粗暴、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“戰拖”方法,能有效嗎?有科學依據嗎?
舉例來說,早上鬧鐘響的時候,很多人都不想立刻起床,不想起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,不管是什麼原因,最終是“我不想起床”這個感受,決定了我們繼續賴床的行為。
晚上8點準備出去跑步,但接下來,你通常不會直接下樓,而是會生出各種各樣的想法:
天氣冷不冷?運動會出汗、被冷風吹感冒怎麼辦?之後你就很有可能就放棄了,不如繼續看會兒手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