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陽明一句話,幾乎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

所有的大道,只能透過人的行為來體現。
緊接著,孟子又說:“學問之道,求其本心。”
王陽明突然覺醒,原來世間的道,就在於本心。
只要本心夠強大,那世間風雨再大,也無法撼動我們的分毫。
恰如王陽明所說:“心即理也,天下又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理乎?”
這世間,本沒有渡不過去的河流,扛不過去的風雨。
很多時候,我們之所以過不去,是因為心被眼前的事物所困,失去了樂觀向上的能力。
其實只要向內求,困境就不再是困境,而是人生路上的一次經歷而已。
隨著經驗的豐富,我們的認知、閱歷和格局,都將躍升至更高的層次。
來源:視覺中國
內求,能解決你所有問題
我一直很認同一個觀點:所有困難的問題,答案都在另一個層次。
就好比我們現實生活中,常常會遇到一些山重水復的困境。
但身處其中的人,其實只要站到更高的層次看,就很容易走出這些阻礙。
那如何才能抵達更高的層次?
唯一的方式,就是內求。
正如王陽明所言:“人人自有定盤針,萬化根源總在心。”
當你能做到遇事修性,遇人修心,凡事內求,所有問題,皆可迎刃而解。
王陽明一生之中,遇過不少的刁難和生死難題。
這些在我們看來天大的事情,祂是如何面對的呢?
西元1519年,王陽明僅用了43天,平定了寧王之亂。
這本來是奇功一件,但朝中的人因為嫉妒他,便誣陷他與叛臣勾結。
面對這樣的誣陷和屈辱,王陽明沒有與那些人纏鬥,而是將自己的全部功勞拱手相讓,然後辭官還鄉。
他說:“人須在事上磨,方立得住,方能靜亦定,動亦定。”
他把經歷的一切都視作磨礪,在磨礪中安頓好自己的內心,他便能凡事都沉穩以對。
即便在生死大事上,王陽明也沒有像普通人般那麼焦灼,而是十分從容。
那時候,王陽明罹患了嚴重的肺病,身體還出現了大面積潰爛。
很多大夫看到王陽明的病狀,都面帶恐懼,不敢診治。
後來病情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,王陽明卻將生死看得很透徹,反而帶病教書,傳授自己的思想學識。
這世間真正活得通透的人,從來不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,寄予在外界的任何事物上。
在他們看來,一切問題,都是心的問題,都要從心上找原因。
心若強大了,世間再無可懼之事,再無可恨之人。
而我們也應當告訴自己:
外在風暴或許不可避免,但我們都可以成為風暴中心那如如不動的觀察者。
淡然看待一切人事,改變內心的因應模式,人生自然會由暗轉明。
來源:視覺中國
西元1529年,王陽明自感不久於人世,他對弟子週積說,我要走了。
弟子聽到這句話淚如雨下,就問:先生,你有何遺言?
王陽明只說了八個字:“此心光明,亦復何言。”
他的內心,已經透過不斷內求,達到了光明之境。
故而他能無視外界的干擾,連生死都看得十分透徹。
對我們而言,在遇到煩心事時,不妨多試試內觀修心。
當你透過自省,不斷地修練和調整自己的心性,便也能撫平所有遇事時的不安和焦慮,從容解決所有難題。
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