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人的三個強者定律:青蛙定律、蘑菇定律、跳蚤定律
為了一個替補角色,他也拼盡全力,將台詞背得滾瓜爛熟。
為了能說更地道的方言,他和當地人一起生活,還自製了一本“方言手冊”。
拍《兵團歲月》,他在零下三十幾度的大雪天裡洗澡,最後被人扛著回帳篷取暖。
拍《我的團長我的團》,他扮“瘸”5個月,因為長時間用力不均,他硬生生將自己好腿走成了“瘸腿”。
拍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為了演出虛弱憔悴的效果,他一天只吃一根黃瓜,20天瘦了20斤。
後來,人們評價說:“張譯是運氣最差的演員,也是演技最好的演員。”
去年,他成了繼吳京、黃渤、沈騰、鄧超後,中國第五個突破百億票房大關的演員。
正是在黑暗中的堅持,成就了今日的張譯。
很喜歡解憂雜貨舖裡的一句話:“放棄很容易,但是堅持下來一定很酷。”
行至艱難處,千萬不要輕言放棄,每一朵探出頭來的“蘑菇”,都曾在黑暗中默默堅持。
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。
他把一隻跳蚤放到桌上,讓它自由活動,它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。
之後,他將跳蚤轉移到一個玻璃罩裡,每次跳蚤奮力高高躍起時,都會狠狠撞在玻璃罩上,連續幾次之後,跳蚤就降低了跳躍高度,最多只跳到罩頂處。
隨著玻璃罩高度的降低,跳蚤也在慢慢降低自己跳高的幅度。
那麼拿掉玻璃罩後,跳蚤就會重新跳很高了吧?
但是沒有,它已喪失了跳躍的意願,再也跳不高了。
這就是“跳蚤定律”。
“跳蚤定律”告訴我們,很多時候,我們無法邁過一個坎,不是因為這個坎多麼難邁,而是因為在一次次觸壁後,我們開始為自己設限。
《黑天鵝》裡有句話:“擋在你面前的,只有你自己。”
畫家約翰·布拉布利特年紀輕輕就患上了眼疾,到30歲時就完全失明了。
這對於一個畫家來說,似乎已經給他的職業生涯判了死刑。
但是經歷過最初的痛苦迷茫後,約翰決定拿起畫筆,繼續自己的創作。
但是對於一個看不見的人,作畫談何容易,一開始,他掌握不好畫布的位置,也不知道怎麼調色。
但即便如此,他也沒有放棄,他拼命練習,有時一天可以十幾個小時趴在畫布前,不停地實驗、作畫。
他用手指的觸感來感知不同的顏色,藍色像絲綢般順滑、白色像牙膏般濃稠、黑色像流水般柔和……
如此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突破了盲人作畫的極限,也改變了自己絕望的處境。
他受邀到美國的博物館演講,他的美術作品被20多個國家的藝術藏品庫收藏。
身處絕境,切莫畫地為牢、自我設限。
很多時候,我們走不出困境,不是因為這個境遇有多難突破,而是我們首先在心裡否定了自己。
豐子愷說:“人間的事,只要生機不滅,即使重遭天災人禍,暫被阻抑,終有抬頭的日子。”
面對不利的處境,敢於推倒內心的高牆,才有可能迎來轉機。
人生漫長,必有沉浮,有得就有失,有贏就有輸。
而明白了其中的規律,就不會因一時得意而沾沾自喜,也不會因一時失意而一蹶不振。
順境時,要居安思危,不沉溺於低質量的舒適區;
逆境時,不輕言放棄,有多能熬,就有多出眾;
絕境時,不自我設限,終會柳暗花明峰迴路轉。
如此,方可在難測的命運裡,在悲喜的無常裡,從容不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