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續久坐,不要超過這個時間,真的要命


來源:視覺中國
(3)邊坐邊搞“小動作”
一個冷知識:
很多人瞧不起的動作——抖腿。
不僅能減輕久坐危害,還能改善血液循環、幫助減肥。
有研究發現,抖腿消耗的能量,比久坐增加了118%。
它還能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謝水平,並降低餐後血糖波動。
當然,如果覺得抖腿實在有礙觀感,還有其他的小動作可供選擇:
例如勾腳繃腳:
先向上勾腳10秒鐘,再繃腳10秒鐘,反覆交替進行。
還有轉動腦袋:
先將頭部仰起,緩慢地向前、後、左、右四個方向傾仰,然後順、逆時針交替轉動,緩解肩頸疲勞。
(4)注意飲食健康
研究表明,連續靜坐超過90分鐘,會導致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下降50%。
體內脂肪代謝能力弱了,體內脂肪堆積得就多了。
加上很多久坐族,都做不到“吃動平衡”,所以容易長贅肉,體脂率也偏高。
對此,我國多位科學研究人員在《營養與新陳代謝》 指出:
多吃抗發炎類食物,可以降低久坐帶來的健康隱憂。
什麼是抗發炎食物?
簡言之,就是富含抗氧化劑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成分的食物,包括全穀類、水果、蔬菜、魚蝦等等。
長期吃這類食物,有助於改善體內代謝,降低久坐帶來的肥胖風險。
來源:視覺中國
(5)定時起身活動
給大家一個「20-8-2」 法則:
即,每坐20分鐘,就起身活動8分鐘,利用接水、上廁所的時間、多走動。
同時,配合上2分鐘的高強度微運動,例如深蹲、開合跳等等。
這樣才能激活身體的活力,並預防久坐帶來的各種隱患。
根治“久坐病”,關鍵還得動起來
上海體育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。
他們把十幾位體重超標的年輕人分成4組,進行8.5小時的久坐實驗。
其中,第一組每隔45分鐘慢跑3分鐘,第二組每隔45分鐘做10次深蹲,第三組每天跑30分鐘,第四組不做任何運動。
結果發現,除了第四組,其他任何一組的血糖值都得到了明顯改善。
而前兩組相對第三組而言,血糖控制較好。
這說明,運動比不運動,更能抵銷久坐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;
而碎片化運動,比集中時間運動,效果更顯著。
對於需要長期伏案工作的打工人來說,即使沒時間專門運動,也要每隔一段時間,起身活動筋骨。
這樣才能預防腰肌勞損、骨盆前傾等職業病,把「坐班損耗」降到最低。
我有個朋友,是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,曾經是個加班狂,除了吃飯睡覺,其他時間基本上坐在辦公桌前。
有一段時間,她常常感到頭暈、頭痛,但想著忍耐一下就會過去,便沒把身體的小病小痛當一回事。
直到有一天,她起身時突然感到腰部一陣劇痛,彷彿有人在她脊椎上狠狠敲了一錘。
她痛得實在受不了,忙請了假去醫院診治。
醫生給她拍了CT,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,壓迫到了坐骨神經。
她又是針灸,又是吃藥,折騰了大半個月,才有所改善。
出院時,醫生的一番話像盆冷水澆醒了她:
你現在才32歲,卻有著50多歲的腰,再不調整和保養,以後生活品質會非常差。
朋友聽後,心裡「咯噔」一下,下決心要開始改變。
她買了護帶、人體工學椅,辦公期間,每坐1小時都會起來做伸展。
除此之外,她還報了一個游泳課,每週都會抽三到四天去游泳。
堅持一年下來,她的腰痛再也沒有復發過。
而且她也發現,自己的精力比以往更充沛,不那麼容易疲倦了。
來源:視覺中國
都說疾病三分治,七分養。
想要根治久坐病,就要保持運動習慣 。
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的研究人員曾指出,每天超過22分鐘的中等至劇烈運動,可降低15%~35%的死亡風險。
運動還能增加腦部供氧量,促進釋放多巴胺、血清素,讓人思考更敏捷、心情更愉悅、記憶力也更好。
久坐意味著退化和衰老,只有運動才能推開健康的大門。
當你感到身體疲累發酸、像灌了鉛一樣沉重時,不妨動一動,讓血液和氧氣,在全身上下奔湧起來。
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,一點點驅散疲憊、恢復能量,你也能啟動內在的生命力,讓人生迎來新的轉機。
很認同作家週嶺說的:
久坐不動的人,體內生態系猶如一潭死水,毫無生機;
而時常運動的人,體內生態系則更像是一汪清泉,乾淨清澈,不帶一絲濁氣。
久坐是對身體的耗損,運動是對靈魂的充電。
人的身體是為運動而生的,你越喜歡窩在座位上,越是在對抗進化本能,加速各器官的衰退。
動起來,才能喚醒被封印已久的活力,讓每寸肌肉、每處骨骼,得到舒展和治癒。
要相信,只要你動起來,疾病就能往後退。
利用好每個能運動的片段化時間, 你才能在自己的生命節奏裡,神清身安,歲歲康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