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簡潔易操作的社交心法

一個簡潔易操作的社交心法
value101 2025-08-18 檢舉

曾有部落客分享,三年前她很想學攝影的時候,身邊許多人都說:“都這年紀了,還折騰啥!”

只有閨密塞給她一台舊相機:“試試嘛,你拍的生活照,比網紅還生動。”

三年過去了,部落客不僅靠著攝影月入過萬,還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故事,鼓勵了許多想追夢的人。

曾在書中看到:

「人」之一字,一撇一捺,簡約而不簡單。

你如那一撇,唯有遇見懂你、扶持你的那一捺,方能挺立世間,熠熠生輝。

人到中年,見過了眾生百態,才明白誰才是適合你的「一捺」。

跟能啟動你的人同行,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,支撐著你勇敢面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。

就算前路一片黑暗,他們也會將你重新點燃,帶你走進光明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最成功的社交,成為彼此的支柱

社會學中,有一個非常有趣的「社會支持」理論:

大意是良好的關係,當一方陷入困難時,另一方能提供情緒、物質等支持,助他渡過難關。

這種你來我往的真誠,才能累積出深厚的情誼。

聽過一個故事:

江南某小鎮,開布行的陳老闆和開米行的林老闆是至交好友。

一場意外,布行被大火燒了個精光,債主紛紛上門討債。

林老闆二話不說,拉了兩車糙米給陳老闆,要他先用來應急。

緩過勁的陳老闆,靠著賣布頭,東山再起,林老闆卻因水患血本無歸。

陳老闆馬上出大量錢財,助林家渡過了難關。

大家都誇陳老闆有情誼,知恩圖報,陳老闆卻說:“不過是你一拉我一把,我扶你一程。”

正如老舍所說:一個人的生命,我以為,是一半活在朋友中的。

好的關係,從來不是單方面的付出,而是兩個靈魂互相照耀。

當我們能彼此互為支撐,互相滋養,人生更有奔頭。

莫言與餘華,相識於魯迅文學院,是上下舖的室友。

文風迥異的二人,因共同的文學追求,天天膩在一起聊文學、談寫作。

也會在瓶頸期,用詼諧幽默的打趣來化解對方的煩悶,給予彼此寫下去的力量。

莫言的意象洪流滋養了余華的厚重敘事,餘華的精準殘酷又平衡了莫言的恣意鋪陳。

正是這種相互間的支持與影響,讓他們撐過了孤獨的創作的困境。

最終,莫言寫出了批判小說《酒國》,餘華完成了《在細雨中呼喊》。

兩部作品,不僅成就了他們在文壇中的聲譽,更是讓兩人成為一生的朋友。

有句話說得好:成就他人時,你也在重寫自己的命運劇本。

人最大的幸運,不在於自己登頂,而是託舉他人後,自己也站在高處。

正所謂:「成人為己,成己達人」。

人到中年,最成功的關係從來不是單方面的索取,而是你贈我一片雲彩,我還你一片晴空;你護我於黑暗,我照亮你餘生。

彼此之間,互相支撐,才能守望美好的未來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寫在最後

馮唐曾說:

要靠近那些眼裡充滿光,嘴巴裡充滿希望的人,和他們待久了,你會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充滿了可能性。

確實,我們往往困頓於生活的疲憊,卻把精力耗費在那些消極的人身上。

中年人最好的社交,應該有選擇「人」的權利,摒棄消耗我們的人,靠近能啟動我們的人。

往後餘生,願我們都能與光同行,成為光,也吸引光。

讓每一段友情,都成為生命的加油站,而非情緒的無底洞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