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飯後吃藥」錯了?醫生告誡:過了60歲,吃藥要盡量做到這6點

王大爺這幾年吃的藥是越來越多,心想同樣的藥別人吃幾個月就穩定了,但自己老是反反复復。
每次一複查,血糖血脂沒一個達標的,照理說自己也按時按量吃了,怎麼還會這樣呢?
後來經過醫生詳細問診,才知道原來大爺所有藥都是飯後才吃,而問題就出在這,像二甲雙胍腸溶片最好是飯前30分鐘吃,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就要在吃飯前馬上吃,但大爺總是擔心“空腹吃藥會不會傷胃?”
「按時吃藥」相信大家在生病時都被醫生囑咐過,但很多人總是習慣性忽視,覺得藥吃了就行,早幾個小時,晚幾個小時沒區別,實際上區別可大了。
一、按時吃藥的「時」很講究!
有人覺得藥就應該飯後吃,不然空腹傷胃;有的人覺得應該飯前吃,藥效發揮的更好;到底哪個觀點才是對的?飯前飯後吃藥到底有什麼差別?
• 飯前服用
飯前吃的藥物主要指的是飯前15~30分鐘 服藥,這類藥物飯後吃反而不利於藥效發揮,常見有:
1)降血糖藥物, 建議飯前30分鐘吃,主要是為了控制進食後血糖水平,避免血糖波動太大,常見如格列齊特、格列喹酮等。
2)消化系統藥物, 主要是為了減輕胃酸刺激,保護胃腸黏膜,免收進食帶來的影響,例如質子幫浦抑制劑(奧美拉唑、泮托拉唑等)、複方麩醯胺酸等。
• 飯後服用
飯後服用的藥物一般會對胃部刺激明顯,建議飯後15~30分鐘 服用,在發揮藥效的同時降低其它副作用。例如常見的:
1)維生素, 不是所有維生素都能適應胃部酸性環境,尤其是維生素B1、B2等,如果飯前吃、胃酸過高,容易破壞藥效,影響藥效發揮。
2)非類固醇抗發炎藥, 這類藥物本身就對胃腸道有較大的刺激性,常見的如對乙醯氨基酚、尼美舒利、布洛芬等,都建議餐後服用。
但也不是所有藥物都有規定攝入時間,有統計顯示,約60%的藥品沒有特別規定飯前或飯後食用,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攝入,但如果本身腸胃不太好的人,最好還是飯後吃,或者諮詢醫生建議下服用。
另外這裡要區分一下空腹服藥,有些人認為空腹吃藥就是吃藥之前不進食,最好在早上吃,因為經過一晚的睡眠,胃已經處於排空狀態,等吃完藥才可以吃東西,其實不是一回事。
一般在飯前1-2小時或餐後2小時左右服藥都屬於空腹 ,像腸溶片這類藥物,不易在胃液環境中溶解,進入腸道才會被吸收,所以需要空腹服用。
二、6個用藥細節,大多數人卻一無所知
生病吃藥雖然是常識,但具體執行的時候,卻暗藏細節,稍不注意藥也可能吃出隱患,尤其是以下6個用藥禁忌,看看你有沒有?
1.特殊藥片送服方式